(通訊員:鄭潔)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全面構建“大思政課”格局,5月23日,我院于東七樓203會議室召開“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教師座談會,院黨委書記劉雅然,各教研室主任及學院本科教學秘書代利敏參會。副院長沈昊駒主持座談會。

會議伊始,沈昊駒對會議議程和會議主旨作簡要介紹。他強調,面對日益變化的育人環境和結構多元的學生群體,思政課教師必須不斷探索思政課教學創新方法,以求破解思政課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他希望各教研室主任借座談會之機暢所欲言、交流互通、集思廣益,共同挖掘馬院思政課教學特色,推進“大思政課”格局向縱深發展。
随後,各教研室主任分别圍繞課程教學情況、“大思政課”建設重點、教研室工作成效與教學特色、未來工作規劃、經費使用情況與使用計劃等方面内容展開交流。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主任萬晶晶在對當前“00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總結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思政課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特點調整教學形式,同時用好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基地、校際交流等平台和機會拓展教學場域,形成教學閉環,引導學生轉變思維,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楊成林指出,教師在“大思政課”格局的構建過程中不能隻注重“大”,更要準确把握基本原理,有效提升自身素養,同時可以将原理課程與經典著作解讀有機融合,進一步突顯我院思政課教學特色。

中國近代史綱要教研室主任夏增民首先對本科生在綱要課程中的學習情況進行簡要分析,随後對綱要課程的特色實踐做法和所取成效進行介紹,他指出實踐活動要拉近學生與中國曆史、社會現實之間的距離,進而提升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度。

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主任楊金華從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等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研究生課堂學習的特點,介紹了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相關做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教研室主任蔡孝恒結合教研室教學經驗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善用時政要素和案例素材,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思政課“擡頭率”。此外,有必要利用好線上平台,繼續推進思政課錄制工作,完善在線課堂建設。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主任闫帥認為,思政課程要正确把握曆史性與時代性、理論性與實踐性、課程教學效果與學生課業負擔之間的平衡;面向學生開展思政課程和教師評選活動,挖掘教學特色和經驗,擴大學院思政教學影響力;優化和完善教學激勵機制,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

思政課社會實踐教研中心主任周浪表示,可以将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入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教學工作内容,并将領導專家納入實踐教學隊伍中,通過多部門協作式管理構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确保實踐調研質量和思政育人成效。

沈昊駒強調,建設“大思政課”要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内容設計、實踐活動開展、特色做法挖掘、經費使用規劃上下功夫,不斷深化課程主線,守好課程界限,強化馬理論學科整體性把握。

劉雅然作總結發言。她表示,思政課教學是馬院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馬院教師的立身之本,學院将認真聽取和吸納各教研室主任的寶貴意見,全力支持激勵政策配套、教學特色挖掘、人才隊伍建設、日常工作宣傳等方面的“大思政課”建設工作内容,協助各教研室共同推動思政課與專業育人、思政工作結合,使我院思政課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服務學生、感染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