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平台
紅色文化研習團隊助力電氣學院20級本科生榮譽學位課程《價值觀的塑造與實踐》實踐教學環節

來源: 時間:2021-06-11 點擊量:

2021年春季學期,色文研習團繼續服務電氣學院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榮譽學位課程《價值觀的塑造與實踐》的實踐環4月至5月期間,在88858cc永利官网夏增民老師組織下,電氣學院20級共430名本科生分多批前往中山艦博物館開展實踐教學學,追尋武漢紅色記憶,感悟革命曆程,傳承紅色基因。

電氣學院面向大一新生開設榮譽學位德育實踐課程《價值觀的塑造與實踐》,為幫助大學生更新思維觀念,強化行為規範,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引導當代大學生發展健康人格,塑造正确價值觀,築穩其成長、成人、成才的思想根基。該課程采取理論、實踐、研讨三合一的教學方式,并邀請紅色文化研習團隊為其實踐環節提供講解。


 

中山艦,是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修複後的中山艦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可移動文物,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為了追求獨立、自由、民主所遭受種種挫折與磨難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從落後挨打走向偉大複興的曆史見證,至今發揮着教育後人不忘國恥、加強國防建設和增強國家安全觀念的作用。



中山艦博物館的旁邊就是“武漢會戰”紀念文化園,栩栩如生的雕塑展現着全民族團結一緻抗擊外辱的恢弘場景和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如火如荼的群衆性救亡運動,彰顯了抗日戰争時期武漢人民英勇無畏的氣概;登上牛頭山高高的石階,學生們瞻仰了被綠水青山環繞着的“中山艦抗日陣亡紀念碑”,又在抗日陣亡将士衣冠冢前一同悼念逝去的英雄,緬懷為國家捐軀的官兵将士。

鑒古以知今,彰往而察來,追尋中山艦的曆史煙塵,瞻仰中山艦的昂首英姿,同學們感觸良深,不僅近距離觸碰到中華民族近百年來興衰沉浮的曆史,體悟到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奮鬥、前赴後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對處于百年變局的國際國内發展局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新時代大學生的自我身份有了更清晰的定位。電氣學院20何宇環同學表示,“正是前人這種精神才有了我們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它時刻提醒我們銘記曆史,不忘初心,為開創新時代而努力奮鬥。”鄧聖耀同學表示這不隻是一堂紅色文化尋訪課,更是一次居安思危的國防教育課,“我們走近它、注視它、瞻仰它,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百年的興衰沉浮歲月,深刻體會到一輩又一輩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為民族存亡、民族振興而不斷鬥争的頑強意志,這更提醒着我們應該居安思危,注重國家安全!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建設一流的軍隊和穩固的國防是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為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一環!”張桐玮同學也表示出了身為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我們自當不忘曆史,砥砺奮進,自強不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盡出自己的一份力。”氣20靖同學表示,“這次參觀不但讓我對那段曆史有了更深入的體會,還讓我更清楚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好學有所成,用自己的方式去為實現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做出貢獻。”

 

 

據悉,紅色文化研究習團,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夏增民老師組織的“人文徒步”活動,後不斷凝聚主題、豐富内涵,逐漸形成了以夏老師牽頭指導,以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為主體的集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為一體的工作團隊。近年以來,該團隊以武漢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産資源為基礎,打造出了五條較為成熟的紅色文化尋訪線路,分别前往漢口大革命時期紅色曆史文化舊址群、武昌都府堤紅色曆史文化街區、武昌辛亥革命紀念設施、中山艦、武漢抗戰紀念設施等五處紅色文化舊址群開展系列活動。

今後,紅色文化研習團将繼續積極服務我校各機關部處、院系、附屬單位的主題教育、特色黨日等活動,始終遵循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團隊建設與服務原則,在實現自我教育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育人、助人、服務人,在後續的實踐活動中,将不斷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真正做到讓書寫在書本中的曆史故事鮮活起來,讓伫立在街頭的紅色文化遺址走進人們心間,讓革命精神存續傳承。

 

(通訊員:王紫月)



版權所有:中国·88858cc永利(股份公司)官方网站-WeChat百科 

學院電話:027-87556742(院辦)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務)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務)

學院郵箱:mkszyxy@hust.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