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曾雨涵 劉宛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為滿足“05後”大學生的學習期待和發展需求,精準把握其成長規律,準确研判其思想動态,并針對性開展教學,“思想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德法”)教研室于1月5日在梧桐語明德報告廳舉辦了第一屆《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研·學面對面”暨“身邊人 天下事”作品展示活動,旨在學情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學生思想狀況,明确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完成以“身邊人 天下事”為主題的“微思政”作品進行小班研讨和現場展示;延申課堂教學空間,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參與感、代入感和獲得感。啟明學院副院長王琳玲,黨委學生工作部本科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羅珺,校團委副書記楊柳,88858cc永利官网黨委書記王學東、副院長沈昊駒,88858cc永利官网教師夏增民、鄒旭怡、代利敏,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組全體教師,校青馬班黨支部副書記陳單睿,校團委學生兼職副書記劉澤清,全校各學院的“德法”課學生代表,以及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代表等參加活動。活動由“德法”教研室主任萬晶晶主持。
近年來,“德法”教研室尤其重視對“05”後大學生的學情調查與分析,緻力于通過建構大學生思想動态數據庫,探索學生心理發展的内在機制,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代性、科學性、實效性奠定基礎。在“學情調研”環節,“德法”教研室吳漾老師圍繞我校大一學生的思想動态和發展狀況,展示了教研室對四千餘名大一學生所做的學情分析,包括基本信息、代際特征、困惑壓力、思想關切、學習需求、人生規劃等維度的内容。随後,課題組對下一步的學情分析工作進行了展望,包括基于理論研究和學生發展實際做進一步的統計建模分析,進一步構建學情大數據庫等内容,從而更有效地尋求大數據時代大學生精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在“作品展示”環節,來自各個院系的十二支團隊依次進行了彙報展示。作品《召喚》講述了三個19歲的年輕人跨越時空的相處。迷茫的大學生在機緣巧合之下将兩位紅軍戰士召喚到現代。兩位紅軍以舊時代裡年輕的眼睛看到了他們夢裡的中國,而大學生也在兩人的影響下找到了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标。作品從小人物出發,以細膩的情感和生活化情景生動呈現出不同時代家國情懷的傳承。作品《你的mbti是HUST》作為一款原創性互動遊戲,從教材中“人生須認真,人生應樂觀,人生當務實,人生要進取”的内容獲得靈感,以“人生觀”為遊戲内核,以大學生的學習、科研、生活等為遊戲主線,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呈現出“05”後大學生認真務實、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态度。作品《反對作業獨裁者》揭示了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優績主義傾向,以及這種傾向與社會發展的不适應性,提醒大學生不應該僅僅為成績定義,而應該追求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的全面提升,在反對“作業獨裁”中追求個人價值以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經過同學們前期的精心準備、課程組老師以及現場評委們的認真評審,最終從提交的“微思政”作品中評選出特等獎2組、一等獎4組、二等獎6組及三等獎24組。






以下為獲獎名單:


在“教學研讨”環節,“德法”教研室青年教師範甯宇以“堅持學生指向”為主題對教學工作進行了總結,認為應該将“學生指向”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努力實現教學過程的系統化、教學内容的精細化、教學對象的個性化以及教學時空的延展化,并在此理念下實施“互動教學”“差異化教學”。青年教師常曉璐介紹了“德法”教研室在推動教材内容向教學内容轉化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并表達了自己作為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熱愛,以及對未來教學實踐的深切期待。


活動結束後,在場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表達了對本次活動的認可和期許。
88858cc永利官网黨委學生工作部本科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羅珺表示:思政課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本次活動以微電影、詩朗誦、舞台劇表演等多種形式所呈現出的思政主題,有利于幫助學生将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在“小故事”裡領悟“大道理”,對提升思政課的感染力、親和力來說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嘗試。校團委副書記楊柳表示:此次活動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話語,使思政課活起來、動起來、響起來,既“抓眼球”又“觸靈魂”,有利于把思政課的道理、學理、哲理講深、講透、講活。同學們的作品熱血澎湃且創意無限,通過視頻展播看到了同學們在思政課中的關切、成長和收獲。
“德法”教研室青年教師郭玉傑表示:本次活動以“身邊人天下事”為主題,展現了同學們異彩紛呈的作品,既有對何為人生的追問,也有對時代問題的回答,既有對價值取向的思考,也有對生活态度的诠釋。整場活動,同學們用生動的鏡頭、精彩的現場演繹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活力與風采。青年教師賈經銘表示:第一屆“身邊人 天下事”作品展示活動讓人深深感受到“05後”大學生朝氣蓬勃、踔厲奮發的精神面貌,無論是朗誦、對白、視頻、遊戲等豐富多樣的呈現方式,還是飽含家國情懷、心懷報國之志的令人振奮的作品内核,都讓人眼前一亮。在活動的籌備中,教研室的前輩們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為我們青年教師指點迷津,令我們感受到溫暖在身邊,擔當在人人。
未來技術學院聶延豐同學表示:這次德法課作品展示活動,我深受觸動。同學們以創新視角将德法知識融入精彩劇情,讓思想道德知識變得鮮活。從校園誠信故事,到校園文化,每個作品都展現了大家對道德與法治的深刻理解。期待未來學校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每一屆同學都在趣味中汲取力量。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劉振南同學表示:這次活動以細膩的鏡頭捕捉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平凡卻飽含深意的瞬間,讓我重新審視了周遭的世界。它教會我要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理解他們的付出與努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領悟生活的真谛,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意義。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張钰堯同學表示:參與“身邊人 天下事” 活動,仿若輕啟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靜靜聆聽老街坊們念叨往昔,處處烙印着奮鬥的足迹;轉而聚焦時事熱點,盡顯華科大學子的人文關懷。這般體驗讓我深深領悟到,平凡之中潛藏着偉大,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有自己的羅曼蒂克。這場活動啟迪心智、明晰責任,如聲聲号角,鞭策吾輩砥砺奮進,果敢地勇立時代潮頭。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黎垚同學表示:通過小組合作制作“時代與我的成長”主題的思政微電影,我深刻感受到個人成長是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的。從讨論與撰寫劇本,到拍攝,再到剪輯,每一步都讓我們對個人的成長痕迹與時代賦予的機遇與挑戰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責任教授李建國在總結中指出,“天下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卓越創造,是塑造中華文明、中國智慧、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我們的“天邊”,就是他人的“身邊”,而我們的“身邊”,正是他人的“天邊”。第一屆《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研·學面對面”暨“身邊人 天下事”作品展示活動的成功舉辦,我們收獲了老師們在教學理念上的理性共識,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舉措,在教學手段上的優化改進,在教學實踐中的傾情付出,尤其是我們的教學關注學生的真需求,回應學生的真關切,以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從研究教材教法、關注學生生活到聯系社會現實、服務國家需要。既将教材中蘊含的學理、哲理、道理講的合情合理、通情達理,又将天下事講成身邊事,将身邊事講出天下理,将課堂與社會、個體與天下鍊接起來,既能滿足學生對詩和遠方的溫情的敬意,又能促進學生對眼前和當下共情的理解,努力引導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堪當大任。
近年來,“德法”教研室積極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将教、研、學相結合,通過三者的一體聯動,推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高質量發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學情調研發現問題——學生實踐教學嘗試解決問題——教師課堂理論教學深度解決問題的邏輯,不斷拓展新的教學方法,凝練特色教學模式。尤其注重引導學生讓身邊人說身邊事、用大白話說天下事,使學生通過對“身邊人”“身邊事”“天下人”“天下事”的關注,以“以小見大”式的演繹理解世情黨情國情,從而把教材中的理論和生活中的實踐轉化成學生易于接受的常識和道理,讓“大道理”更加鮮活易懂,更能入腦入心。未來,教研室将繼續研究學生、面向學生、立足學生,加強教、研、學三者一體聯動,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和實效性,打造出使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