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李文靜、劉孟迪
【人物簡介】

王喜宗,年齡38歲,2009級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碩士,師從蔡孝恒教授。現任中國能建葛洲壩集 團黨校校長助理(曾任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公司機關工委主任、黨群工作部主任)。曾獲湖北省委黨校十九屆六中全會征文二等獎、中國電力協會管理創新論文一等獎、湖北省職教學會論文二等獎,發表論文20餘篇。
從杏壇師者到基層管理者再到企業黨建管理專家,崗位在變,但初心永不改變。十多年來,他一直牢記華科大“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修學儲能,踔厲奮發,在披荊斬棘中,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在平凡崗位創造了價值。平凡的崗位,精彩的人生,讓我們一起走近他——88858cc永利官网2009級院友王喜宗。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實現專業的跨越,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一種喜愛啊,從心裡去愛它,去接受它,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把這個專業學好,有所建樹啊……”王喜宗本科學的是經濟學專業,當初考研報考了華科大金融學專業,最後卻陰差陽錯地被調劑到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他說他一開始也是不情不願,但是後來通過與老師同學們交流,再加上自己看了不少的書,他發現自己喜歡上這個專業了。于是,他學一門,愛一門,鑽一門,将熱愛延續至今,這份熱愛便是他孜孜不倦的源動力。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他認為,學習力十分重要,它是個人的核心競争力,是企業的生命力,是團隊的戰鬥力。他說:“你鑽得越深,看得越多,學得越多,你就知道自己太渺小了,所以要把學習當成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要不斷地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要自覺地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提升我們學習的高度,打開學習的寬度,拓展學習的深度,增加學習的厚度。”他勉勵我們站在終點看過程,以未來工作的視角,來回看我們在校園的時光,激勵我們更加珍惜當下的學習生活,更加努力地完成學業,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學問,要經過三重境界”
在追憶學業方面具有裡程碑的事件時,他動情地講述了自己第一次發表論文的故事,說自己喜歡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時他剛入學不久,在蔡孝恒老師的指導下,前前後後耗費了三個月時間,每一天都是“白加黑”,不是在圖書館查資料,就是在黑夜中修改材料,文章前前後後修改了幾十次,最終該文章成功發表在了核心期刊《求實》雜志上。“第一個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後,大家都覺得,盡管我們是學生,盡管我們剛入學,我們其實也可以涉足研究的殿堂。”
他引用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的“做學問要經過的三重境界”,勉勵吾輩在做學問中不斷提升境界。他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是第一重境界,說的實際上就是立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重境界,就是要守得住,要能夠堅持下去,要有定力,遇到困難也千萬不能放棄,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和非常迷茫的,但是隻要堅持下來,總有所獲;“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重境界,也就是悟道。

“在學中幹,在幹中學”
除了學有所成,最為他津津樂道的校園故事當數他的兼職經曆了,他說這段兼職經曆對他現在的工作和人生發展都有着深刻影響。讀研期間,他利用業餘時間做了大量兼職,不僅在院辦進行勤工儉學,還在院學生會擔任一定職務,另外還在校外做兼職。這些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意義很重大,兼職經曆讓他早一步明白了人情世故,明白了生活的法則,也讓他上班之後,能夠早一步實現從學生身份向社會人身份的轉變,縮短了身份轉變的陣痛期。“每個人在身份轉變的時候都會面臨陣痛,那麼就看誰适應能力更強,能夠更好更早地去适應這個法則。”換了一種身份,換了一種環境,遊戲規則肯定會改變,我們必須去适應它,而千萬不能想要去挑戰它。
步入職場後的他,最初來到葛洲壩集團三峽電力職業學院任思政課教師,在三尺講台上發光發熱。伴随着2016年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的召開,國企開始重視黨建和思政工作,他也迎來了第一個“鯉魚躍龍門”的契機——調入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公司負責機關的績效管理和黨建工作,這一來便是三年。他說那三年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他學到了很多東西,幹成了自己都想不到的一些事:比如,牽頭負責了企業文化展廳和形象宣傳片制作,牽頭起草公司戰略規劃。他用“痛并快樂着”形容當時的自己,經曆這些事也讓他深入了解企業,用他的話說,就是“在幹中學,在學中幹,邊幹邊學,行動學習”。再後來,他經曆了集團總部的鍛煉,最終決定回到黨校熔爐,繼續淬煉。若沒有在基層的實踐和沉澱,他定不會有今日這番自信和從容。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談到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的關系,他用“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作為回答。他說,一個人要有所建樹,要有所創造,一定會有所取舍,有所選擇。他舉例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在事業上追求更多進步,在家庭方面肯定是有一些虧欠的,這是沒辦法完全平衡的。他認為在學校工作,能相對較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但是事業發展可能也相對來說平穩一些,可能挑戰就小一些。在擇業方面,到底選擇從事研究工作還是管理工作,主要看個人的性格偏好,這沒有标準答案,要靠自己去選擇。
萬丈高樓平地起。他結合校友馬新政的例子,鼓勵後輩畢業後首選紮根基層,唯有到基層掌握一線的真實的生産生活,方能在日後工作中行穩緻遠。他在三峽建設工作期間,校友馬新政獲得了新入職員工演講比賽第一名,他們因此建立了聯系,後來了解到,馬新政被分到了條件最艱苦的烏東德施工局,在那裡工作了大概一年,就被葛洲壩集團總部借調,現在被中國能建調到北京了,實現了好幾步的跨越。“大家如果想讓自己的根基更牢固更紮實,一定要去基層鍛煉,去基層沉澱。”他用身邊人的事迹如是鼓勵學弟學妹。
道阻且長,行則将至;學海無涯,勤則可達。短短的兩年求學時光裡,他沒有選擇躺平,而是選擇了将青春奉獻給熱愛的專業,勇做吃螃蟹第一人;十幾年的職場磨砺裡,他沒有選擇安逸守成,而是選擇了追求卓越,為加強國企黨建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物寄語】
飲水思源,作為華科大校友,我們深切感謝母校的栽培,也密切關注母校的發展。祝願母校:積曆史之厚蘊,再展宏圖!再譜新章!
曆經52年的發展,葛洲壩集團從宜昌走向了世界,成長成為千億規模的跨國經營企業集團。喻見未來,使命召喚。當前,葛洲壩集團正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闊步前行,昂首奮進。希望華科大學子能夠關注葛洲壩、了解葛洲壩、加入葛洲壩,點亮世界水電名都,鑄造國之大器,實現人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