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堃 崔飛燕)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黨中央“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号召,深入了解新時代農業農村的發展情況,8月4日至9日,88858cc永利官网部分師生前往湖北省蕲春縣橫車鎮,以“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為主題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調研活動。我院副教授呂洪良擔任團隊指導老師,碩士研究生張堃、張會傑、曹婉婷、毛明鳳、崔飛燕、邢子豪、李小可作為團隊成員參與本次調研。團隊通過實地參觀、座談交流、走訪農戶、對話政府等多種形式,取得了豐富的調研成果。本次調研活動總體上可以概括為“聞探論行”。
聞:入戶走訪探訪民意,傾聽基層各界聲音
隻有走進基層、走進群衆,才能讓鄉村振興“一路生花”。調研團隊先後到九棵松、長石、界嶺、周橋、攏船頭、劉牌樓、張林沖、白石山、驸馬坳、火爐鋪等村實地走訪,與各村幹部進行座談交流。通過座談,團隊師生對各村的産業發展、防返貧工作、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等相關情況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了解到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的老齡化、空心化、融資難、土地政策、人情因素、資源困境等問題。以探尋問題解決方法為導向,師生們積極憑借所學、所見、所思,為各村“出謀劃策”,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

在各村幹部的帶領下,師生們進村入戶走訪脫貧戶,了解脫貧戶家庭、收入、就業等各方面情況,傾聽脫貧戶對于扶貧政策的想法,詢問其生活上的困難,為脫貧戶答疑解惑,并給予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探:田間地頭尋答案,探索農業農村發展實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地走訪更有切身體會。師生團隊來到艾都數字産業園,看到了蕲春縣為完善蕲艾産業鍊、提高蕲艾産品附加值而精心打造的一系列“蕲艾文創産品”,在進一步加深對蕲艾産品功效、類型等方面了解的同時,也從蕲艾文創品牌建設的規劃和實施中也受到啟發,對農業産業價值鍊的延伸有了新的思考。

在田間地頭,通過觀察了解土地溝壑分隔、高矮不平的丘陵地帶地理特征,團隊師生意識到當地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中存在的困難,種植成本的居高不下給農戶增收帶來的阻礙;看到在遭受自然災害後重新栽種的火龍果苗和由于各種因素而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全自動大棚,深刻感受到了農業生産周期長、風險高、收益低的“弱質性”特點;在探訪曾經輝煌,如今卻深陷債務和轉型困境,但仍在苦苦支撐的某銀杏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時,深感農業産業發展并非一家之易事,還需要政府在内的多方力量共同參與。
實地探訪也讓團隊師生一行進一步理解了農業農村發展中“能人帶動”的意義。發展較好的行政村和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帶頭人思維活絡、敢想敢做。為走出集體經濟薄弱的困境,有的“村兩委”在村書記的帶領下積極出謀劃策,開發新産業,如引進市場前景較好的瓜蒌,成熟後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瓜蒌有望給村裡帶來新的“第一桶金”。在返鄉創業能人的引領下,有的蝦稻企業成功地從種養生産轉型升級為加工、物流、倉儲一體化,結合電商帶貨,帶動農戶開展蝦稻種養,為周邊許多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團隊師生們發現,為了提高當地村民的居住幸福感,許多村采取“共同締造”的方式改善人居環境,打造了不少“鳥語花香”的景觀,使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九棵松村更是佼佼者,該村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将過去的舊礦區改造成為新的國家AAA旅遊景點“礦山公園”,這不僅使村容村貌産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還促進了本村文旅産業的發展,為村集體經濟增添新動力。

論:對接政府部門,讨論調研所思
在基層走訪、交流的基礎上,為全面了解蕲春縣扶農助農政策的具體實施情況,便于與政府部門交流讨論調研所聞所見,師生一行先後前往橫車鎮政府、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政府部門和單位,與相關幹部職工進行座談交流。座談主要圍繞蕲春縣農業産業發展情況、農業産業項目政策、脫貧戶增收等方面展開。通過各部門和單位幹部職工的介紹,師生們對蕲春縣的農業農村發展有了更為多元立體的認識。同時,團隊成員詳細闡述了前期調研情況與成果,同與會人員展開熱烈讨論,并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思考和建議。

行:做好資料收集,以知促行思對策
在本次調研活動中,團隊師生深感農業農村問題之複雜和艱巨,深切體會到“鄉村振興必有我”不隻是一句空話。師生們在調研過程中做好了包括文字記錄、訪談錄音、照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并計劃後續帶着問題回到學校,将書本理論與鄉村實踐相結合,進行更為深入、細緻的研究,從而探尋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問題的深層次解決之道,真正将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鄉村振興貢獻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