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動
【院史故事】劉獻君教授口述實錄

來源: 時間:2021-06-15 點擊量:

 

總策劃:李小紅 嶽  奎

指  導:王明飛

導  演:梁  紅 馬鵬鵬

攝  像:王健林

筆  錄:孫福敏

時  間:2021年5月20日上午10:00

地  點:教科院四樓劉獻君工作室


劉獻君,88858cc永利官网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首任主任,88858cc永利官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和思想品德課程的奠基人。現任88858cc永利官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雜志主編,文華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學者領軍崗。原任88858cc永利官网黨委副書記、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獻君教授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理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學校管理,院校研究,大學德育。主要學術成果有:出版專著18部,發表論文200餘篇,近五年主要著作有:《高等學校戰略管理》、《院校研究》、《文化素質教育論》、《教育研究方法高級講座》、《專業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等。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國家級教育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一次,全國人文社科圖書一等獎,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湖北省社科成果一等獎等,被評為全國高等教育研究有重要貢獻學者。

主要學術兼職:中國院校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湖北省高教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等。

他在國内較早對大學德育過程、大學生社會化特征、大學生發展階段性規律、社會偶然因素對人的影響規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等進行研究,推動出版《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近幾年來,提出并推動院校研究,對高等學校定位、戰略管理、學科建設和管理、師資建設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提出辦大學在戰略上要站得高一些,沒有一流的學科就沒有一流的大學,建設教學服務型大學,辦大學就是要辦一個氛圍。他應邀到國内外300多所大學給領導、教師、學生作學術報告。

 

思想品德課是新中國高等學院(校)的一個創造。最早是在1980年,大連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當時部長叫莊青)首先開設思想品德課,然後跟教育部彙報,教育部就在1982年下發了一個通知——《關于在高校逐步開設共産主義思想品德課的通知》(82年)。後來到1984年,教育部又發了個通知,就是《關于高校開設共産主義思想品德課的若幹規定》,把課程的名稱、内容、學時都做了規定。這樣,就是開始了這樣一個創造,是上下結合互動的結果。這是一個很好的創造!

我們學校從1980年開始吧,首先建立了叫形勢政策教研室,不是很正規的,有這個教研室,由當時的宣傳部長蔡克勇做主任,我和當時的團委書記王延覺做副主任,就是比較松散的。然後就是青年工作部,當時我是青年工作部的副部長(主持工作)。1981年開始我們的青年工作部也設立了專人來負責思想(教育),負責這個課程。是誰呢?——馮向東,在1981年,他本科留校做這個事兒,當時還編寫了教材。

到1987年4月,當時學校黨委下了個文件,就是在學校黨校的下面成立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跟高教所的研究室結合,我做主任。就這段時間對學校來說是一個探索時期,準備時期。



(資料來源:88858cc永利官网檔案館)


到1987年12月,學校黨委就正式發文,成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我做主任,我兼主任,姜麗華做副主任。當時黨委書記李德煥同志非常重視,配備了專職老師,加上我們主任副主任,還有這個周進,張曉明,楊一平,一共5個。然後,建了資料室,配備了一個資料員,這個整個結構啊……(學校黨委)很重視,就把它建立起來了,開始了。

 

 

 

 資料來源:88858cc永利官网檔案館


下面我就說說我們這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初期我們是怎麼工作的,我們幹什麼,我們的特點,我來說說我們的特點:

我們第一個特點就是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學生,加強針對性

思想教育要解決學生思想品德問題啦,我們做了很多的、大量的調查,比如說: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我們跟着一個班,調查了200多學生,最後歸納為四對矛盾:目标的失落與确立、自我的沖突與認同、理論的困惑與選擇、學習的依賴與主動。這個四對矛盾歸納很不容易!然後根據這四對矛盾我們再去進行教育,這樣針對性比較強,後來國内很多學校都用這四對矛盾去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個比較大型的調查就是我們調查了100個優秀的學生黨員,一個個交談,談了100個人,然後歸納他們成長的規律。其中有一條,我們提出來的一條規律就是:這些學生都有積極的生活态度。他為什麼發展好?所以,我們後來的教育,我們就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态度,這個調查就跟這個(教育)結合起來了。

還有一個大型調查,是我帶隊,調查我們的畢業生,到北京、沈陽、哈爾濱,湖北,調查了很多的畢業生。調查這些畢業生,我們歸納了很多“活”的東西,我不詳細說啊。比如說:我們就歸納職業生活和學生生活有什麼不同?歸納比如學生生活是“想入非非”的,職業生活是很“慎重其事”的,職業生活取決分配領域,學生生活他不拿工資,不提職稱,等等吧,這兩個區别,然後我們就跟學生去說。另外,調查發現,學生剛畢業,有一段時間叫做“無事可幹”,當然打引号的,因為他要了解單位,單位也要了解他,怎麼抓住這段時間“無事可幹”,你抓得好,後面就發展的好,不重視發展不好。我的意思是通過這些調研使我們知道學生需要什麼、想什麼、什麼規律,就納入教材,納入我們的課程。這是第一個我們的特點當時。

第二個特點就是依托學科,以理論指導幫助學生去解決思想問題,認識問題。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這些理論去做,而不是空談,不是說口号。比如說我們開了三門課,當時跟現在不太一緻了。第一門叫青年心理學,主要解決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解決他的人生的方向、發展目标等等;二年級開設青年倫理學,解決他的思想品德問題;三年級、四年級開設青年社會學,主要是解決認識社會,社會責任感,解決怎麼樣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這樣的話呢學生願意聽,效果也比較好。這是當時我們的第二個特點。

第三個特點就是綜合考察、綜合考慮。就是我們思想品德課跟黨校的教育結合、跟高教所的結合,我們又開設了心理咨詢研究室。我們教研室,思想品德教研室開設了我們學校第一個心理咨詢室。當時的校報發了一個東西,(告訴)你什麼情況下去咨詢,是要解決什麼問題等等,然後跟業務老師結合。所以在90年代初,我們就提出來了“三全”——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我們1991年、1992年就提出來了“三全”,也實實在在地這樣去做。所以這個課程嘛就是作為一課啦,後來慢慢發展,現在又跟這個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到現在發展得更好啦。

當時我們那一段是這麼個情況。

 


(感謝學校檔案館提供相關檔案及線索)


 

版權所有:中国·88858cc永利(股份公司)官方网站-WeChat百科 

學院電話:027-87556742(院辦)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務)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務)

學院郵箱:mkszyxy@hust.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