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高浩文
【人物簡介】

張智,男,中共黨員,江西安福人,碩士研究生,2014年畢業于88858cc永利官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師從劉家俊教授。現任上海金仕達軟件科技公司人力資源經理。
印象華中大,溫情在馬院
初入華中大,給他帶來深刻印象是華中大茂密蔥茏的法國梧桐、溢滿校園的金桂花香、有濃厚學習氛圍的圖書館,更令他難以忘懷的是華中大的良師、益友。畢業之後,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華中大是他永遠的精神家園,不管走到哪裡,都是心中夢想的地方。時隔八年,回憶在馬院求學的時光,美好且難忘的求學經曆依舊記憶如新。
提到華中大馬院,“小而精,紅且專”是張智對馬院最深刻的印象,他說學院雖規模不大,但專業設置齊全,從而培育出一屆屆傑出院友;通過專業理論的學習,提供優質實踐平台,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中提升自我能力,直到現在這些所得經驗也依舊在工作中為他提供指導。
在提及令其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時,張智回憶道:“華中大校園生活确實給我留下了許多影響深刻的回憶,走到今天,最應感謝我們學校的培育、恩師的教誨以及學院老師們的熱心關懷。回憶恩師劉家俊,我總記得他那一頭飄逸的長發以及幽默風趣的授課方式,總是竭盡所能幫助學生解決學業乃至生活上的問題。同樣我對馬院其他的老師也有着深刻的印象,像負責學籍管理的盧濤老師,負責圖書室管理的黃老師,都對我們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幫助,我還記得黃老師總為我們來圖書室的同學提供讀一些小茶點供我們在學習時補充能量。還有闫帥老師,雖說我們接觸的時間隻有兩年左右,當時他最開始是擔任我們的輔導員,同時也給我們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闫老師本身學識也非常淵博,在我們與他交流一些學術上的問題與困惑時,他都會給予很詳細的解答。我很榮幸也很慶幸能來到馬院這個大家庭,與大家共度兩年光陰。”對張智來說,大學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對他生活上的關心、思想上的引導、學習上的指導,離不開同學朋友的陪伴和鼓勵,在華中大馬院學習時這段經曆早已成為他人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财富。
在探索中實現自我價值
2014年張智順利畢業,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這次他選擇的是直接就業。著名的投資家查理芒格曾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張智的成長經曆。畢業後,在不斷地思考與探索中,他在人力資源這片領域中找到了自我價值。張智認為,加強理論的學習就像是一場修煉。就像古人所言: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敝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此,他自求學期間就開始有準備、有方向地去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八年來的磨砺,從青澀稚嫩的少年到人力資源助理,再從專員到現如今的人力資源主管經理,他付出的不隻是時間。他說道,大學學到的知識側重理論,工作中的所需的技能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能力,兩者相輔相成。不論是學術還是工作都需要“學懂、學專、學精”,隻有掌握了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你才能打拼出一片屬于你自己的天地。
除了對自身理論學習的重視,張智也非常注重跨專業的理論融合。尤其是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哲學思維指導實踐工作。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一方面指向人的體力、治理、才能和情趣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指向人的個性自由的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需求,達到人的全面發展。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最終目标是人和組織的和諧發展,而人和組織的和諧發展首先是人的全面發展。在談到求學兩年的收獲時他,說:“學習馬理論不僅提升了我的綜合素質能力讓我的思維得到鍛煉與成長,使得我在學習沉澱的過程中養成了專注的習慣,同時也對我人力資源領域的專業能力的培養頗有幫助。”
“職”面未來,助夢遠航
作為管理人事策略與招聘關口的負責人,張智非常熱心地與我們分享了目前企業選拔人才方法與選拔标準。他說道,企業主要從三個渠道篩選人才:第一是互聯網,通過網絡完成對簡曆進行收集與篩選;第二是招聘會,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進行雙選;第三則是定向合作,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引進高新技術人才。他強調,作為應屆生求職時,企業肯定會比較注重學校排名以及專業,所以在初期選擇工作時要多考慮其中關聯性。在後期企業則更專注于專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随後結合他工作經驗對校園人才選拔要求進行詳細介紹,針對崗位劃分一般分為技術崗與非技術崗,不同的崗位因需求不同側重點也會産生偏差,在選拔技術人才時多考驗技術研發能力或項目經理,在選拔非技術人才時會偏重思維邏輯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以及書寫能力。
他認真為馬院學子未來就業方向進行規劃,針對馬院“立德樹人、立信緻真、立言咨政”的理念以及馬院學子自身特色,從常規就業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如若想進入央企、國企适合馬院學子一般為行政崗、綜合崗及紀檢崗等,因此想要在如今大環境下獲得心儀的崗位就需要積累大量的實習經曆,在提升個人成長能力的同時能釋放出一種積極尋找外部機會的信号通常企業會優先考慮這類人才。而在公務員體系中分為公務員與選調生兩類,兩者在報名條件、培養目标、選拔程序及培養管理的措施都有不同,簡單而言“選調生是先人後崗,公務員是先崗後人”。在報考前期就需要做好大量準備,在筆試環節需要注重申論的練習,在面試前還需要進行仿真模拟做足充足準備。而在從事教育工作者行業中多數人會選擇在高等院校教授思政課或是在高中、初中成為政治老師。這就需要在碩士生期間積攢豐富的授課經驗,在課餘時間進行鍛煉,形成一套屬于自身的授課技巧、講課風格。他強調,不論未來選擇什麼崗位,作為學生的第一塊“敲門磚”是專業能力,在完成本身的課業學習之外,要博覽群書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考取專業或綜合類證書同時也要提升寫作能力、掌握溝通技巧。
在談及對創業的觀點時,他談道,不同于就業這是另一個賽道方向。現如今,高校學生在就業方面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高等院校畢業學生逐年增加,在找工作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創業就成了一條很好的出路,創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政府也鼓勵創業,不僅有利于拓寬勞動者的就業門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且有利于實現勞動者的個人價值,在全社會形成創新、創業的氛圍,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熱情、活力、知識、膽識是當代畢業生的特點,但對于初出茅廬的畢業生而言存在經驗不足,是非辨别能較弱力,交際範圍小的劣勢,這就造成了創業中可能有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體驗創業、學習創業與實踐創業,是成功創業的三個連續階段。現如今的就業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高校“該出手時就出手”和政府“扶上馬,送一程”也在鼓勵大學生通過創業的方式實現自我人生價值。但同時他也提醒在選擇就業或創業時首先要對自身能力進行自我評估,創業的磨砺與考驗乎常人所能想象,十分個人的實力與心态,隻有找準賽道多次評估才能提高專業的成功率。
就尋找适合自身發展的行業與崗位,他表示這是一個沒有标準答案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隻有親身經曆,自己認真思考評估後才能發現适合的行業與崗位。因此在選擇時多詢問父母老師、親朋好友的意見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從踏入校園時的單純青澀成長到如今的人力資源經理,張智錨定目标,不懈努力;但積跬步,總能至千裡,所有的舟車勞頓,最終都化為了一個明媚的春顔。在十年的堅持與努力中他實現自身的蛻變,成為我院在民企中優秀的畢業生。在最好的年紀,他不忘初心,始終攜着一份執着,帶着一份熱情,守着一份平凡卻不簡單的工作。路漫漫其修遠兮,他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腳踏實地,為祖國發展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