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着巨大的挑戰,一方面傳統教學存在着隻重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輕視學生的習得知識的方法和學生的探索和創新;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主動的、積極的思維參與。不僅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而且使學生的認識發展存在極大的局限,嚴重缺乏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缺乏創造性、獨立性、自信心、合作交往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成長與社會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市場經濟、宗教思潮、網絡技術使社會每一方面的變化都對大學生産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現時代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各種社會思潮學術思想的相互激蕩和交融、西方宗教文化的滲透,市場經濟帶來的觀念變革、中國高等教育對英語語言文化的偏好,使大學生更多的接受了西方價值觀念,這與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務發生沖突,社會現實呼喚高等教育的改革。互動教學是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大改革,互動教學既是教學過程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重要手段,也是實現教學目的、優化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互動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相得益彰的一系列教學方式,它不僅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的互動。
“互動問題”的設置是有效的互動教學得以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課前必須依據教學内容及對學生的了解精心設計互動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大、學生人數多、學生知識結構、興趣愛好不盡相同,互動問題的設置并非簡單。《概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現實問題,這有利于開展互動教學,但是由于内容多,時間緊,又給互動教學增加了難度。因此,選擇恰當的“互動問題”,有的放矢的開展互動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概論》課程的教學,個人認為,互動問題的選擇應該考慮如下方面:
一、互動在學生熟悉的話題上,讓學生有話可說
互動問題如果生僻,學生不熟悉,互動就容易陷入僵局。而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的積極性。比如《概論》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基本國情,充分認識國情是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從而避免一切照搬别國模式的簡單模仿。怎樣更好地使學生認識國情,我認為主題讨論《我的家鄉》是一個不錯的設想。讓學生從了解家鄉開始,通過了解鄉情,既而了解國情,再進一步了解世情。事實證明,課堂上學生發言非常積極,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互相介紹、互相交流,有的學生用圖片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種種變化,對改革開放政策表示由衷的擁護;有的學生對家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并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有的學生甚至為家鄉的未來設計了發展模式;也有學生展示了家鄉的特産,推廣家鄉的旅遊。課堂氣氛熱烈,效果明顯。很多學生為沒有機會上台心有不甘。下面的典型作品展示是選擇了部分同學所做PPT的封面,從他們精心選擇的圖片以及充滿感情色彩的标題,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對主題讨論的重視程度和認真程度。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好的主題,比如讓學生介紹自己在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話題。同時,90後的大學生正處于心裡斷乳期,他們時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據調查,50·34%的大學生抱怨:除了上課之外,學生們缺乏交流的機會,這也是造成同學間關系冷淡的主要原因。而選擇大家熟悉的内容開展互動教學,也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增加同學間情感交流的一個重要途徑。
下面是學生發言的PPT首頁
自動化0907班李慕冰談“鄂中綠寶石——湖北京山的變化
電氣中英1班田方媛談家鄉揚州的變化
二 、互動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上,讓學生有話願意說
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新事物、新情況不斷出現,新觀點、新看法層出不窮。而新時期的大學生追求個性的釋放,喜歡标新立異、特立獨行,但他們生活的空間較小,集體生活、現代網絡、手機成為他們的标志,任何一個小小的漣漪都可能形成熱門話題。求知欲、好奇心使他們對新事物、新問題比較關注,而對舊的僵化的東西不感興趣,社會上發生的典型事件也會越過象牙塔的高牆引起巨大反響。因此,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變化,及時掌握信息,結合社會熱點,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同時也要相信大學生的基本判斷能力。比如,2010年的“小月月”事件,“李剛”事件,2011年的“小悅悅”事件,2011年中國南海問題、網絡文化等等,都是學生熱衷讨論的問題。教師可根據教材相關内容組織學生讨論,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讨論,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産生的社會根源,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各種互動,提高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度,引導他們朝着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方向發展。
控制科學與工程自動化0906 班的程池同學在一次關于對網絡炒作現象的讨論中談了對小月月現象的一些看法,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代表性,表明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具有一定的審美力。而互動過程中,教師的肯定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他在發言中談道:“芙蓉姐姐、鳳姐代表的審醜文化又發展了。我不想看完,也不想評論。一位社科專家如是說。是啊,對于這種瘋狂的審醜狂歡,雷人的挑戰道德底線的瘋狂鬧劇會不斷閃現,審醜的疲勞甚至麻木已經讓公衆難以把握道德的邊界。正是因為這樣,才給了小月月們興風作浪的機會,并且從人們消費審醜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功利。但是對于整個社會風氣而言,無疑也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而不久前,一些網店甚至推出了以小月月為主題的商品。在淘寶網上用“小月月”進行檢索,能找到1900多個寶貝與小月月有關,其中有女裝、女鞋、包、美容霜等。另外,在淘寶網上輸入“拜月神教”能找到26件寶貝,其中拜月神教專用胸章,售價4元;拜月神教必備女款T恤衫,售價29.99元。最雷人的是一家網店銷售的高跟鞋,竟然用“小月月專用高跟鞋”作為标題誘人點擊,售價竟然高達1313元。
我不禁想問,網絡文化到底怎麼了。芙蓉姐姐、鳳姐、小月月等等小醜人物的出現,炒紅了她們自己,也給一些跟風的商家無形之中創造了商機。可謂“雙赢”。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大衆的我們着實地娛樂了一把。是我們寂寞了嗎?網絡不知何時已經成為了一種審醜的工具。在這個時候,網絡審醜也就成為一場無聊的狂歡。對于這樣一種網絡惡俗文化的潮流,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網絡的監管力度,淨化網絡環境;而我們應該認清這種網絡文化的實質,提高自身素質,遠離惡俗文化,瓦解其生存的土壤。”
三 、互動在學生有困惑的問題上,讓學生有話想說
思想是從疑惑開始的,心理學研究證明,大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高峰期,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都達到人生中最佳時期。特别是思維活躍,思維的獨立性、合理性、靈活性和批判性顯著增強,不再滿足于一般的現象羅列和教科書、教師所提供的現成答案,不輕信名人,不輕信宣傳,喜歡獨立思考,尋求事物的根源,喜歡懷疑和争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對自己的想法,也常常反複論證。再加上他們受傳統束縛較少,接受信息渠道多,網絡技術手段運用娴熟,他們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喜歡盤根究底,勇于質疑,敢于向權威提出挑戰,表現出強烈的不拘于傳統思想和習俗的批判精神。父母的關心被視為唠叨,老師的教育被視為“洗腦”。另一方面,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也關心時事,熱衷于研讨社會問題,53·01%的學生表示自己經常聽新聞,關心熱點話題并樂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大學生真正的當成年人對待。課堂上要善于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鼓勵學生多提問題,鼓勵學生互相讨論、展開辯論。在讨論辯論中使學生對問題的看法逐步明朗。有些問題甚至沒有定論,比如《概論》教學中,關于經濟發展的模式,很多專家學者看法都不一緻,比如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産業成為支柱性産業,文化和文化産業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也是學生很困惑的,我們不妨留一點“空間”給學生自己思考。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教員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員則教人發現真理。在講授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時,一個學生問的問題是:這個圖怎麼看不懂,它表示什麼意義?
中國城鄉基尼系數的差異
關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我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每人說一條,不能重複,但可以點評他人觀點,學生共說出十幾條。然後,我告訴學生,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史密斯• 庫茲涅茨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讓學生上網查一查他是怎樣分析的,對我們有沒有指導意義。這樣學生對基尼系數的圖不僅理解了,而且還可以用圖片反映的數字分析收入差距方面的問題。
總之,互動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對教師的學識,教師的口才,教師的師德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互動問題的設計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方面。我們隻有把學術功底與教學技巧結合起來,才能設計出可以激活課堂的問題,真正做好互動教學。
(作者系88858cc永利官网講師)